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

去芬蘭體驗北極圈生活

 去芬蘭體驗北極圈生活




芬蘭極圈 Lapland 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旅遊地:我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歐洲大爆發前去了一趟,返回法國不久就宣布全面封城禁足;2022年的二月底三月初又去了一次,我私心祈禱旅行結束後也能看到疫情畫上尾聲。與疫情巧合似的連結,讓芬蘭的 Lapland 在我記憶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儀式性地位。事實上那裡也的確是個與我日常生活完全脫節的「化外之地」,到 Lapland 沒有辦法尋常一般地觀光旅遊,在那裡不是踩景點或造訪古蹟,學習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方式,才是旅行的重點。



北極圈最有效率穿衣法


Lapland的冬季氣候嚴寒,氣溫偶然會降到零下四十度,十二月、一月夜晚時間最長,白晝最短,加上氣溫低,比較不利於戶外活動。因此兩次芬蘭極地行,我都選擇了二月底,一來白天時間拉長到晚上六點,二來冬末的氣溫大抵在零下5-15度間,對我們這種外來旅人而言,衝擊較小。然而,突然跑到那麼寒冷的地方,又需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,學會如何穿衣服保暖,可說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。上衣通常以三層式穿著為主,內搭一件保暖的薄衫,羊毛料或科技布料,最好不穿棉質恤衫,因為運動後流汗,棉質內衣不易排汗,反而容易著涼。第二層加一件刷毛外套,怕冷的人可以在外套下加件套頭毛衣更保暖。最後第三層穿上一件質料好的防寒外套,要能防雪防水防溼氣。下身則是一條打底褲加上防水的長褲。身體的末端最容易流失熱能,因此毛帽絕不能少,襪子則通常是滑雪襪之外再加一層羊毛襪,最後才穿上防水的雪靴。手套最好的選擇是只分開姆指與其他四指的那種無指手套,手指相依的熱能不分散,才能將溫暖保留在手套裡。保護脖子的圍巾自然也不可或缺。只要遵照這樣的原則著裝,大抵上足夠保暖不會出錯。現代科技進步,特殊織法及材質的防寒衣物既保暖又輕柔,防水通風排汗又速乾,即使多層穿著也不至於笨重、行動困難,就算是天性怕冷,到極圈旅遊也不必太擔心。只不過,每天出門前,大概都要花上十分鐘才能從頭到腳穿戴齊備,進門後也要花費一番功夫才能脫到適宜室內暖氣空間的穿著。出門想不遲到,絕對要提早準備!芬蘭大部分的旅館或度假屋,都會在門口設置一個烘衣機,在外面因雪或運動流汗沾溼的衣物鞋襪,全部都在進屋後往裡面放置,烘烤個幾十分鐘便乾淨清爽,再出門時穿上暖烘烘的衣服,讓人更有勇氣面對外頭的冰天雪地。


解決穿衣服的問題後,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在極地冰雪上的移動方式。Lapland 大部分的體驗活動其實都是在學習極地的傳統移動方式。來北極圈旅遊,我們一定搭乘團體巴士,不敢貿然租車自助旅遊,畢竟在雪地上開車對毫無經驗的駕駛人來說,不僅是冒險根本就是危險,如何應付車子打滑,如何不讓車輪陷入粉雪,如何清除車體積雪,都是此地的基本常識,而我們連基礎知識都闕如,真的不好逞強。在芬蘭如果看到停在外面的車子插上電線,不要以為芬蘭到處都是電動車,芬蘭的電動車普及率很低,插電是為了保護車子的電池,以免電池凍壞無法發動。在車子還沒有發明的年代,芬蘭傳統的雪上「交通工具」又有哪些呢?



在芬蘭北極圈移動的五種方法


馴鹿雪橇


飼養馴鹿是芬蘭很重要的產業,肉品提供食用(在芬蘭一星期七天至少有五天會吃到鹿肉!),毛皮和鹿角可以拿來製作衣物或生活器具,身強體壯的馴鹿自然也是優良的雪上交通工具。馴鹿生命力堅強,吃草、葉子便能維生,特別是一種地衣苔蘚類植物 « lichen »,就像是馴鹿巧克力一樣,看到lichen,牠們會瘋狂地搶食,聽說是因為這種植物吃下肚後,會發酵成氣體在馴鹿體內散發熱量,有極佳的保暖功效。馴鹿的角,都是在夏天成長,雄鹿角會在入冬前掉落,雌鹿則會等到初春時才掉落,由此可知,傳說中載送耶誕老公公的馴鹿雪橇,用的都是還保有鹿角的雌鹿!夏天角初生長時,由於連接血管提供養分,起始時呈淡粉紅色,越長越大後逐漸變硬,才成為像木頭一樣的顏色。馴鹿的蹄掌十分健壯,非常適合在雪地及融雪泥濘的路上行走,也因此成為北極圈傳統的交通工具。在芬蘭旅遊,馴鹿牧場是絕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,除了可以近距離接觸鹿群,瞭解馴鹿的生活環境,還能與牧場主人聊天,瞭解他們獨特的生活型態。現在許多馴鹿牧場冬季都兼職觀光產業,讓遊客體驗古早時代馴鹿雪橇的魅力。體驗馴鹿雪橇通常乘客是不需要動手「駕駛」的,是由牧場主人牽著馴鹿小繞一圈而已,不熟識馴鹿的習性,突然要駕馭,就像不懂馬的人硬要騎馬到處跑,輕則碰一鼻子灰,重則發生意外,因此馴鹿雪橇多是點到為止。牧場中都有一間傳統芬蘭Kota,木製小屋中間有供人取暖煮食的爐火,在嚴寒的天氣中讓人休息歇腳吃東西的地方,牧場主人會在Kota接待訪客,陪訪客吃簡單的午餐,喝果汁、咖啡,順便賣些自己利用鹿角或鹿皮製作的手工藝品、衣服鞋子之類。

我們參觀的馴鹿牧場由女主人接待,很有耐心地回答大家各式各樣好奇的提問。大家圍在Kota的爐火邊吃典型的芬蘭午餐,大致上就是蔬菜馬鈴薯濃湯,有時候會加入一點肉塊提味,配上麵包,還有芬蘭最常見的紅莓果汁,果汁冷熱皆宜,飯後有時來杯咖啡或茶,就是一般人的午餐了,非常簡單。我們也入境隨俗,看著窗外純白無瑕的雪景,默默低頭吃草的馴鹿,享受在Kota圍爐的單純樂趣。看著女主人平靜滿足的笑容,對馴鹿相關知識侃侃而談的自信,屋角展示著許多美麗的手工製品,嘗著溫潤的濃湯,心情也安詳舒坦起來,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純粹寧和。


雪上摩托車


眾多雪上交通工具裡,雪上摩托車算是頗受眾人歡迎的,速度帶來的暢快,讓年輕人趨之若鶩。在廣大的雪原中奔馳,光用想像的就令人心馳神往。不過雪上摩托車租用費用高昂,安全考量注意事項也非常多。

想駕駛雪上摩托車必須要有駕照,機車或汽車駕照都行,畢竟是上路的交通工具,須遵守交通規則、注意路況。雪上摩托車不是想騎到哪都行,有畫定的路線,不能隨便騎上一般公路,也不能闖入一般滑雪道或步道。雪上摩托車專用道路旁都有黃底紅叉的標牌,但是一般旅客通常還是需要有當地導遊帶領,才不致於在廣袤無人的森林、原野中迷失方向。雪上摩托車的操作系統跟普通摩托車差不多,非常簡單,駕駛的把手及腳踏板還有發熱裝置,確保駕駛人不在風馳電掣的寒冷中失溫凍僵手腳。下方除了有粗大的雙輪外,前方還有兩片類似雪橇微彎起的板片。駕駛雪上摩托車說簡單卻也不容易,由於雪帶來的阻力,龍頭控制相當費力,不能僅用雙臂力氣,要用上身去帶動保持平衡才行。對於初學者來說,如果抓不到訣竅,駕駛起來就難以確保直行。我自己就是騎了以後發現抓不穩龍頭,方向忽左忽右,太過危險,只好讓出駕駛座。後來跟身為導遊的一位義大利女駕駛討論後,才明白其中奧妙。不過跟一團人出遊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讓你慢慢練習抓緊竅門,如果一時沒注意失神,很容易發生意外。2020年芬蘭行時,雪上摩托車分成兩個小團體出遊,其中一團有人撞上林木,我們那團則是有人突然斜衝出路徑翻車,造成乘客輕微壓傷骨折,大體上都與龍頭沒操控好脫不了干係。通常讓觀光客體驗的雪上摩托車都有限定速度的裝置,可以根據駕駛人的程度設定限速模式,避免高速雪上摩托車失控打滑翻覆。雪上摩托車也可能會陷入厚積粉雪中動彈不得,就跟一般車輛陷入泥沼或沙坑一樣,可能會需要外力拖引。因此幾乎都會要求有導遊陪同,不會讓你單獨租借雪上摩托車。

兩次芬蘭行我都有體驗雪上摩托車,不過真正駕駛的時間都很短,為了生命安全,還是交給雙臂有力的人操控就好。但不管是駕駛還是乘客,雪上摩托車出遊都得全副武裝。寒冷和速度讓極地駕駛的環境變得嚴酷,所有人都必須套上遮住口鼻的包頭面罩,再戴上大小適中的頭盔。在自己的滑雪衣物上,再加套上特製的防寒衣。記得第一次去芬蘭,雪上摩托車出遊那天,氣溫陡降到零下23度,迎風馳騁想必體感溫度更低,幸好天氣晴朗,沒有降雪,否則雪打在頭盔上什麼都模糊不清,更增添前行的難度。所有人都乖乖身著不知幾層衣服幾層褲子,厚實包裹下仍能感受到天寒地凍的威力。雖然整團人經歷了打滑翻車的意外小插曲,仍然在整日飛馳美景後,留下美好的印象。


Husky狗雪橇


Husky狗雪橇無疑是所有芬蘭體驗中最令我傾心的一項。狗狗是有生命的動物,又有靈性,牠們不是「交通工具」,而是一起前進的夥伴,必須相互傾聽、溝通,同心協力,才能和諧共行。芬蘭的Husky雪橇犬,多半是西伯利亞、北歐不同種的犬類混血,花色眾多,黑、黑白相間、棕黃、多色花都有,有的狗甚至一隻眼藍一隻眼棕,把父母的基因全寫在臉上。養殖場的主人多半是Husky狗雪橇越野賽的專業選手,除了帶著群狗參加600-1200公里的遠程賽事外,平時光是照養、訓練,花費相當大,因此幾乎都連帶經營旅客雪橇體驗。大部分的體驗行程都會讓旅客與狗狗有足夠時間互動。首先讓願意的旅客去狗狗的單身狗屋牽狗,狗狗其實都很好動,看到來人會相當興奮,有的大狗年輕力盛,得要有經驗又有力氣,才牽得住。接下來把狗一隻隻牽到牠們負責的雪橇位置,固定好綁帶。一個雪橇通常配置5-6隻狗,前二後二,中間有時一隻有時兩隻。依據狗的個性及體格,分別安排到不同的位置。前面兩隻狗是領導者,必須帶領前行,要有號召力,也要頭腦靈光,對方位熟悉。中間的狗則由最壯碩的狗擔綱,牠們肩負雪橇最大的重量。後面兩隻狗則負責穩定重量,也必須個性安穩配合不吵不鬧才行。乘坐雪橇的人可以有兩個,一個可以安坐不管事,另一個站在後方的必須配合操控雪橇。操縱雪橇的人在上坡時要單腳或雙腳助跑,幫助狗狗推動雪橇;下坡時則須適時踩煞車,減緩雪橇下衝的速度;轉彎時得配合將身體重心左移或右傾,保持雪橇前行的平衡流暢。操縱雪橇的人要時時注意前面狗的反應與需求,適當應對,身體也要靈活反應,很忙碌也很有互動感。Husky狗非常喜歡奔跑,往往在牽套索時就已經等不及想跑,常常集體大聲呼叫,顯示迫不及待的興奮。跑的時候狗不但努力邁步,同時還有辦法一邊跑一邊解放大小便,稍停便開始咬旁邊的植物、鑽雪洞,要不就是跟旁邊的狗玩,一刻都靜不下來。小時候被狗咬過一輩子都怕狗的我,惟獨不怕這些Husky狗,牠們雖然精力旺盛卻都親人乖巧,很願意讓人接近,拍撫鼓舞牠們。Husky狗只有冬天才能接待旅客拉雪橇,夏天氣溫升高,狗如果奔跑體溫爆升,非常危險,因此夏天是牠們休養生息訓練的季節。每隻狗一天差不多要吃掉一公斤以上的肉,對養殖場來說是很大的開支,也難怪Husky狗雪橇體驗活動都十分昂貴。儘管如此,如果到極圈只能選一樣活動體驗的話,Husky狗雪橇絕對是不能錯過的最佳選擇。


越野滑雪


越野滑雪(英文:Cross country ski / 法文:Ski de fond)其實是北國民眾因應雪地環境而發展出的快速移動方式之一,在雪上滑行總是比一步步艱難地走來得快速,只不過對現代人來說,不管是高山滑雪還是越野滑雪,都變成偶一為之的冬季運動。在法國,高山滑雪除了生長在高山區的孩子能就近耳濡目染之外,對都市家庭而言,冬季要特地上山租度假屋,還要報名滑雪課,才能讓小孩從小學習這種冬季運動,所費不貲,並非所有家庭都負擔得起。對於在亞熱帶寶島台灣長大的我來說,直到二十多歲來法國留學才算真正與雪有近距離接觸,滑雪更是要等到打工有額外收入時才有錢有閒上山體會,真正體驗高山滑雪差不多已是27,28歲了吧。初踏上雪具,根本連站穩不摔倒都有困難,後來更是整整摔了一天,隔天才稍微開始掌握前進與停煞技巧。幾年後因為在滑雪道意外摔跌,膝蓋拉傷,夜晚痛到無法入睡只能流淚,戴護套休養整整三星期,從此後我便對高山滑雪敬謝不敏,心理創傷難以平復。直到芬蘭Lapland,接觸到越野滑雪,才讓我對滑雪這件事改觀。越野滑雪是在相對平坦的原野上滑動,不若高山滑雪那般危險,至少不會因為從高處俯衝而摔斷手腳,我可以免除心中的疙瘩。不過對習慣高山滑雪的人來說,平衡及前進的方式不同,剛開始重心不穩,使力錯誤,也很容易一直後仰摔個四腳朝天。對我這個懼怕高山滑雪的人而言,越野滑雪只要保持重心平衡,正確發力,即使年紀大了才學,仍然算是容易上手的。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溜過滑輪鞋,比較能體會在平地滑動的感覺。

兩年前第一次到芬蘭時初嘗越野滑雪滋味,自己摸索出一些心得,心裡一直想好好再學點深入的技巧。今年再訪芬蘭極圈Lapland 的大重點當然就是請教練上正式的課。在雪地上滑行不簡單,要找到滑動的和諧感,再配合雙臂擺動、出力將身體擺盪向前,同時顯得靈巧不笨重,根本非常困難。兩年前抓住的一點訣竅,全部忘記,得慢慢讓身體習慣動作,讓手腳配合,上課不出半小時就已是滿頭大汗。擔任教練的年輕芬蘭女孩,英法雙語都通,我們運氣也太好了!原來她曾在法國Chamonix 待過七年教滑雪,怪不得法文講得超好。好奇問她什麼時候開始滑雪,答案竟然是「兩歲」!芬蘭人大概學會走路沒多久後就學會滑雪了吧!滑雪對他們來說,就跟走路、騎腳踏車一樣,是人人都該學習的基礎,會走就會滑雪。而我們的教練甚至曾經是滑冰選手,後來才轉打冰上曲棍球,都是離島國兒女好遙遠好遙遠的運動啊!有教練畢竟不同,她教我們如何交錯擺動雙臂,或同時出力,配合腳下滑動,還會細看我們是否抓到感覺。最麻煩的上坡如何向上爬不倒栽蔥,下坡如何穩住,停煞如何處理,都有小技巧。

北歐的越野滑雪分成兩種形式,一種是沿著溝槽前進的普通式,另一種則是像滑冰一樣的滑冰自由式。看別人姿態優美地運用滑冰自由式,我也私下模仿過,那天特別請教練示範指導動作,才明白原來連雪具本身也有些微的不同。普通式越野滑雪,雪具下有塊阻力片,讓滑雪人不易在上坡時往後下滑。而滑冰自由式的雪具較短,方便雙腳呈倒八字交替往外向前滑出,沒有阻力片,增加滑動靈敏度,但同時也比較不容易停煞,若是沒有優良的技巧,上下坡都會構成大問題。看著當地人在雪地上矯健滑行的身影,上坡像沒事人一樣一溜煙就衝上去,下坡如風一般呼嘯而去,再對照初學者如我們的笨重緩慢,就不禁由衷佩服。

這次的越野滑雪課一個半小時,上完已經累死,再努力滑半小時回到旅館,即使早餐豐盛抵兩餐,還是無法不補充燃料,認真吃了午餐。下午明明只想練習兩小時,看風景加其中一段路線為二級難度,最後又小迷路,搞了四個小時才結束,天都昏暗,我們也精疲力竭,最後完全是靠意志力撐著走回住處的吧!(越野滑雪的運動量起碼是高山滑雪的三倍以上!)真的是比一天走三十公里還要累。筋骨差不多都要散了吧!

我們每天都會排出一點時間練習,後來發現最好排在早晨,精力充沛時滑個兩小時差不多,超過兩小時幾乎就要累到神智不清了。下午通常已經又冷又累,滑雪出去恐怕沒力氣滑回來!平時喜歡走路健行的我們,在Lapland等於是以滑雪代替健行,滑雪道比健行步道還多,能走的距離也比較遠。在靜謐的雪地上滑行,即使滑得汗流浹背,依舊是很美好的經驗。有一次滑雪途中巧遇一隻帶點橘色羽毛的棕鳥,從左邊樹上穿過雪道飛往右邊時,近距離飛經我面前,就好像在引起注意一樣。在樹枝上也似乎注意觀察我們的反應。我一邊吹口哨逗牠一邊照相,這時一個芬蘭阿姨從後面滑雪而來,也停下來探看究竟,她很興奮跟我們說,這是在芬蘭極地區才能看到的鳥Kuukkeli,她上一次看到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!我們能偶然發現,真的很幸運。這種鳥多半是獨自行動,不像其他鳥類可能成雙成對。她問我們身上有沒有花生米之類乾果,鳥會想吃,很多人身上習慣帶著花生米分享給鳥朋友。雖然我們沒有花生米,她教我們把手掌伸出去,鳥會飛過來,我們兩人前後嘗試了兩次,跟鳥說話,鳥竟然真的都好奇飛停在手掌上,真是太幸運了,原本滑得又渴又累,勇氣盡失,跟鳥說話玩一玩之後,感覺又充滿了電,可以繼續前行沒問題了。大自然的力量神奇又迷人啊!


雪地健行


徒步無論如何都是最基本的移動方式,但是在北極圈雪地,自然跟一般地面行走不同。首先需要一雙保暖防水的雪靴,雪靴裡通常要穿至少兩層厚毛襪,尺寸比平時穿的鞋大一點,靴子裡有多餘的空間也比較能保持溫暖。在普通會剷雪的一般道路上,用雪靴就能行走。假若要在森林裡、山間湖邊,積雪又粉又軟的地方,如果沒有穿「雪套鞋」,很可能一腳踩下去就深陷雪中超過膝蓋,完全無法行走。將大大的「雪套鞋」穿在雪靴下,增加與雪地接觸的面積,便能避免下陷,方能在積雪的地上行走。「雪套鞋」的法文 « Raquettes de neige »很有趣, 網球拍也是« raquette »這個字。如果看古老傳統的「雪套鞋」,就會發現形態的確跟網球拍相似,簡直就像把拍子穿在腳下一樣,難怪法文乾脆沿用這個字來稱呼「雪套鞋」。

穿「雪套鞋」行走其實蠻笨重的,兩年前曾跟過一個上山尋極光團,對林間山路很熟的嚮導帶著大家穿梭林木間,只有月光照耀的暗黑森林裡,即使穿著「雪套鞋」還是難免踩陷出或深或淺的雪坑,有時候前方的人絆倒,有時候自己腳陷入積雪,行動起來既吃力又困難,跟嚮導的身手矯健如同天與地的差別。怪不得歷史上拿破崙派遠征軍攻打俄國要敗下陣來碰一鼻子灰,從來沒有在冬季積雪中行進經驗的軍隊,要怎麼跟在雪地土生土長的俄軍作戰,只要穿「雪套鞋」走個十分鐘,馬上就能明白箇中原委啊!

當然,不是所有的健走路線都需要穿「雪套鞋」。我第一次去芬蘭的Äkäslompolo附近,就規劃了非常多穿普通雪靴便能行走的路線,也能租擁有粗大輪子的Fat Bike腳踏車享受林間雪地風光。在雪地上健行與在一般土地上相當不同,極地林間通常非常安靜,冬季動物幾乎都在冬眠,鳥鳴很稀少,除了風聲及偶爾經過的滑雪人雪具摩擦聲,幾乎沒有別的聲音,只會聽到自己的雪靴踩在雪上激發出的不同聲響,雪軟時悶悶的碰觸聲,雪堅實時則比較清脆短促,在完全寧靜的背景下,彷彿放大十倍般,單調到甚至令人感到吵鬧。如果晴朗有陽光,光線在極地冰雪間的轉折與一般經驗也完全不同,柔軟溫吞,像小女孩拉著你的裙角,教人怎樣也放心不下。



傳統芬蘭Sauna


Sauna桑拿浴可說是芬蘭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觀光旅館中不但一定配備有團體的桑拿浴房,許多公寓式的旅店甚至都有獨立的電力桑拿浴房。每每越野滑雪或健走一天疲累不已,從冰天雪地回到暖和的屋子裡,沖完淋浴後能到熱呼呼的桑拿浴房舒緩筋骨,恢復精力,真的是無上的幸福,難怪芬蘭人樂此不疲,變成傳統文化的一部分。

電力桑拿浴房只是現代化的替代品,傳統芬蘭桑拿浴房都設在木造房內,分為「煙燻式」及「木材燃燒式」兩種,其實兩者皆為燃燒木材的炭火爐,只不過前者煙霧彌漫整屋,而後者則只保留熱蒸汽。通常傳統芬蘭桑拿浴房戶外都會設置冷水浴池,在熱蒸汽使毛孔大開之後,能在刺激的冷水中找回緊緻的肌膚。

兩年前第一次去芬蘭,當然不能錯過體驗的機會。我去的是一間設在冰凍湖邊的木造桑拿浴房,採用燃燒木材的炭火爐,加熱快,蒸汽溼潤,比起一般城市內的電力桑拿浴舒服。桑拿浴房前鋪設通道直接通達湖岸,在結冰的湖邊開出一個約莫三公尺圓周的池子,外面是零下15度,水溫大概零度。從高溫七、八十度的桑拿浴房衝出來,穿過結冰積雪的小通道,踩著木梯下至湖水裡,第一回簡直就像酷刑一樣,皮膚在冷水中感到輕微的刺痛,待差不多三秒就是極限了。回去木屋裡再蒸個十分鐘,第二回到湖水裡就能待久一點了,有些同伴甚至還在池子裡小游了一圈。返回熱烘烘的木屋,感覺全身肌膚都年輕了好幾歲。第三回不但跳進湖水裡泡,還能整個人躺到旁邊的積雪上,雖然所有同伴都因為寒冷而大喊大叫,之後可都笑開懷。學芬蘭人冷熱交替三進三出後,大家再圍聚邊喝著芬蘭的烈酒,邊開心聊天,感覺十分愜意,那一刻似乎大家都明白了為何芬蘭人對桑拿浴如此著迷。洗浴完,所有人都心情舒暢地一塊去結凍的湖上看星星,等極光,散步完一圈後才意猶未盡地回房睡覺,那個晚上聽說所有人都舒眠如嬰孩,一夜安穩無夢無波瀾。



冰雕旅館 — Snowvillage


芬蘭Lapland另個值得參觀的景點就是Snowvillage了。距離Kittilä機場不遠,Snowvillage是個佔地20000平方公尺,完全以冰和雪雕塑而成的旅館,每年冬季都會依據不同的主題重建,春天冰融時關閉。冰雕加上燈光配置,美不勝收,猶如大量藝術作品,令人驚豔。既然名為旅館,顧名思義當然就是能住宿過夜的地方,不要懷疑,這間冰雪砌成的旅館裡的確配置了獨立的房間,裡面都有冰雕成的床,上面鋪了溫暖的毛皮,真的可以在房間裡睡一晚體驗一下的。此外,旅館內也有冰雕餐廳、酒吧,想在裡面用餐,只要預約就行。旅館內保持0至-5度的低溫。白天去參觀,可以拍很多晶瑩漂亮的相片,也可以在床上試躺、在冰椅上坐坐。若你問我想不想去過一夜吃晚飯體驗看看,老實說,我一點都沒意願!在硬邦邦的冰床上躺三分鐘欣賞房內打光,大概是我最後的底線,在冰箱裡睡覺,我毫無興趣呀!至於餐廳,我真的很努力坐上餐廳的冰椅嘗試過了,屁股下隔著滑雪褲依舊傳來陣陣寒意,要在上面撐一小時吃飯?恐怕十分鐘就坐立不安逃之夭夭了吧!這裡,當個美麗景點流連忘返就好,不必傻傻地來過夜或吃飯。



極光


來到北極圈,所有人都想看看難得一見的極光,不過想看極光需要一點點的運氣,不是能夠排在行程中如己所願的。通常來北極圈的旅客,都會上網下載APP,預估一下晚上極光出現的機率。想以肉眼欣賞到極光,除了科技預測太陽黑子的活動力及範圍之外,還牽涉到許多環境因素:必須天氣晴朗無雲,在沒有光害視野廣闊的地方,才能清楚看到極光。極光可以只出現五分鐘,還來不及看清,已經消失無蹤。根據經驗,如果離開住宅燈光密集區,能清楚看到滿天的星星,天空晴朗,而且空氣中聞得到一種透明的冷,當晚多半能見到持續較久且變化多端的極光。

還未親眼目睹極光前,現代人多半都欣賞過或綠或紫紅的極光照片,那是透過相機及長時間的曝光所捕捉到的極光色彩。實際上肉眼當下能分辨的色彩並沒有那麼鮮豔飽和,如果沒有人在旁邊告訴你「那就是極光」,很可能會以為是一道灰綠的雲帶而錯過。有時候極光相當微弱,只好拿出有夜間模式的手機或相機螢幕確認。在黑暗中待久一點,等眼睛習慣暗沈的環境與星光時,就比較能看清極光的細微變化,也能在飛舞幻化的吉光片羽中,抓住輕淡的色彩轉換。欣賞極光不但要有點好運氣,還要有超凡的耐心,不怕冷的體格,耐凍的裝備,足夠先進的手機或相機,才能拍下美麗的相片。

今年去的Saariselkä,在滑雪站附近森林間,架設了有壁爐的小木屋,供追極光的人取暖等待。木屋外鋪了一大片露台讓人欣賞極光。但由於四周難免有林木遮擋,並不是最好的極光欣賞地。通常,如果有時間爬上小山頭,四周毫無阻礙視野的燈光或建物,會是很好的觀測點。如果沒有特別跟隨極光團,特地跑到山頭上,要到哪裡觀賞才好?去Äkäslompolo那年,因為住在凍結的湖邊,我發現結冰的湖面上真的是最佳觀測點,不但視野寬闊,沒有任何燈光影響,又鄰近住處,不必跑遠就能架好腳架相機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極光就是在那裡看到的。

當然,現在還有很流行的玻璃屋頂旅館房,強調躺在溫暖的床上就能欣賞極光。理論上也許可行,不過如果四周都是充滿人工光線的玻璃屋,大概還是干擾過多,難以看清。美麗的回憶恐怕還是需要忍耐小小的不適,才能如願達成吧!



很多人因為怕冷,擔心距離遠,不敢踏上Lapland的旅途。其實現在負責規劃活動的旅行社,籌辦活動之外,不少也能租借防寒衣物,如果不想花錢買以後幾乎很少會用到的厚重衣物,可以在規劃行程時,一併詢問租借衣物用具的詳情。芬蘭人大部分都非常友善,願意幫助旅人,分享訊息。安排行程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雖然食物簡單、普通,沒有什麼驚喜,不過這裡水質好,沒有污染,來芬蘭一星期,連皮膚狀況都會變好。其他的,就交給勇氣、幸運及一顆赤誠單純的心吧!來芬蘭旅行,你會認識更廣闊的天地。絕對不會後悔。


謝芷霖 2022年3月於巴黎